加州灣鼠海豚遲到的搶救 不像大熊貓般好運發表時間:2018-10-10 00:00 美國聯邦政府因爲“不作爲”被人告上了法庭。 2017年12月22日,在位于美國首府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憲法大道的法院裏,來自美國商務部、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、财政部、國土安全部的工作人員坐在被告席上,接受來自3家環保機構的4名律師的控訴。 律師的“委托人”不是人類,而是一種名爲加州灣鼠海豚(Phocoena sinus)的動物。因爲可愛的外型,也有人叫它小頭鼠海豚(Vaquita)。在過去幾年裏,這種全世界小鲸類的總數平均每年減少39%。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的統計,到2016年底,加州灣鼠海豚隻剩下30隻。 “聯邦政府的漠不關心将它們推向滅絕。”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溝通顧問史蒂夫·沃克告訴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。 在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10年後,加州灣鼠海豚極有可能成爲第二個因人類活動滅絕的鲸類動物。根據多個環保組織和機構的估計,如果人類不采取有效的行動,它将在兩年内滅絕。 來自9個國家的65名科學家組成“搶救小頭鼠海豚”(VaquitaCPR)項目組,忙活了3個月,試圖将一定數量的鼠海豚圈養保護起來。與此同時,十多個國家的政府、軍方、學界和民間組織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它們。 它不像大熊貓一樣好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項目科學家芭芭拉·泰勒記得,那是一個有風的下午,她和4位科學家坐在快艇上,出海搜尋加州灣鼠海豚。 過去,她從來沒有近距離見過這種稀有動物的活體。作爲人類已知的7種鼠海豚之一,它的體型不算小,成年體長可達1.5米。但它生性膽小又敏感,聽覺極其靈敏,隻有極少數幸運的人可能在數百米之外,通過望遠鏡窺見它浮出水面。1958年,人們是因爲在海灘上看到它的遺骸才知曉這個物種存在。 更多人看到加州灣鼠海豚,都是被重重漁網包裹的死屍,光滑平整的皮膚上有勒痕。僅2017年前4個月,就有4隻加州灣鼠海豚被發現死于非法刺網。海灘上、死魚堆裏……自1997年加入觀測和保護加州灣鼠海豚的團隊以來,泰勒常常要面對讓她心碎的場面。 這些小家夥僅在墨西哥加州灣北部的一小片海域生活,栖息地面積不足4000平方公裏。在手機上看美洲地圖,這片區域隻有指甲蓋大小。漁業和旅遊業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,盡管漁民對加州灣鼠海豚毫無興趣,但漁網不會放過它們。 “加州灣鼠海豚是我眼裏迷人的動物。” 泰勒幾次在夢裏見到它們——頭部渾圓,眼睛被黑色的圓環包圍,嘴唇也是黑色,“就像塗了唇膏和睫毛膏一樣”。因爲可愛的“黑眼圈”,加州灣鼠海豚也被人稱爲“海中大熊貓”。 “希望它能像大熊貓一樣好運。” 泰勒說。早在20世紀60年代,中國就在卧龍等地建立了自然保護區,世界各國科學家也積極開展人工繁育行動,大熊貓種群數量回升。 10年前,7個國家的科學家展開拯救白鳍豚行動,它們是加州灣鼠海豚的近親。然而,團隊在長江上進行了40多天的大規模搜索,沒有找到白鳍豚的蹤迹。 泰勒告訴中國青年報·中青在線記者:“爲了找到并更好地照料這些珍貴的動物,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。” 參加“搶救小頭鼠海豚”項目的65位科學家裏,有超過10位優質海洋哺乳動物專家,有來自荷蘭、香港專職養護鼠海豚的獸醫和來自格陵蘭島與丹麥、曾經成功搜救另一種鼠海豚的專家。 早在9月捕魚季節開始前,他們就在水中布下了36個聲波探測器,還找到了有經驗的加州灣鼠海豚觀察員。項目組甚至調用了美國海軍的軍用海豚,經過培訓後,這些海豚能夠高效地尋找加州灣鼠海豚,并跳出水面标記位置。 |